“初二时,家长为何不理解我?”(2)

2015-12-30 14:23 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学习出现分化

“相比初一、初二的数学真是难了许多。”山西太原初二学生白兆辉告诉记者,新学的物理课也是让他颇为头疼的难题。

“因为学习内容、难度与初一相比有诸多变化,初二学生对于学习问题的归因、学习上所需要的帮助等情况都表现出‘年级特征’。”调查显示,在学习的归因问题上,问及学习的适应情况,与小学相比,初二学生选择“没有不适应”的比例最小(初一16.31%,初二15.62%,初三16.97%)。将学习不适应的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初二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两项分别是“学习内容变难”“学习科目增多”。

“可以看出,学生强调的是学习的客观原因,事实上,初二课程恰恰是初中阶段比较关键的部分,难点集中,难度加大,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初二学生对学习适应问题的归因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并非都是对学习问题的推托。”李清霞说。

初二学生精神需求凸显

调查指出,在调查初中生最希望和爸爸一起做哪些事时,他们选择“受委屈或挫折时给我支持”的比例最高(初一45.09%,初二46.51%,初三48.95%),选择“拿不定主意时帮我分析”(初一38.48%,初二41.07%,初三44.83%)、“探讨为人处世的道理”(初一27.22%,初二32.68,初三37.86%)的比例均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加,而且到初二时数据显著增加,表明初二学生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凸显。

但子女的这种情感需求变化并未被家长所认识。考查家长在初中阶段最关心子女的方面,“日常学习”“习惯养成”“健康安全”排在前三位,各年级数据差别不大,而“情绪情感”则排在倒数第二位。

“因为家长的教育认知、引导与初二阶段子女的需要没有匹配,产生了一些沟通问题。在亲子沟通中,初中生选择‘父母不能理解我’的比例排在前列,各年级数据相差不大,而在选择‘没有共同话题’的比例中,初二的数据最高。可见,初二学生对这一问题感受更深。”张敬培指出。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