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我们该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满足呢?
满足孩子,其实不只是让孩子得到,如果让孩子付出,也会得到满足。比如,在我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知道把饼干给我吃。通常别的家长都会假装吃一口,然后原封不动地又退回给孩子,而我则毫不犹豫地一口吞掉。他看到手里的饼干没有了,确实愣了一下,但当他看到我吃到饼干开心地赞赏他的时候,他也开心地笑了。虽然才几个月大的儿子,似乎已经明白,分享和给予是快乐的,他得到了分享和给予他人的心理满足。
后来,他每次给我东西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收下;他给别人东西的时候,我也会要求别人真的拿着。所以,儿子从来没有出现过“死手”护东西的习惯,见到小朋友就会拿出他的宝贝分享,他在跟小朋友们分享的时候,得到了更多的快乐,这对他来说,也是很难得的满足,这种满足就必须要付出才能得到。(当然,每个孩子也不同,这只是我自家的经验,大家要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情况来考虑。)
满足孩子,也不一定要立刻满足,家长如果能做到延迟满足,孩子得到的会更多。比如,我儿子想要一件什么礼物的时候,我会先考虑这礼物有没有买的必要。如果可以买我就会告诉儿子这件礼物需要很多钱,而家里的钱都是爸爸辛苦工作挣来的,可是挣来的钱还要全家人吃饭用,如果现在买了礼物就不够吃饭用的了。如果真的喜欢这件礼物,就要帮爸爸妈妈做事情,如果表现得好,也许钱能攒够了就给你买一件。
等过一段时间,我再找个合适的时间把礼物送给儿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他会知道钱不是说来就来那么容易的,钱也不能乱花,否则会饿肚子。帮爸爸妈妈做事情,他会体会到爸爸工作挣钱的辛苦,同时也会懂得,如果想要什么,就要通过努力来争取。而期盼了一段时间他的渴望感达到了极点时才得到的礼物,也会特别珍惜。这种延迟满足的快乐会比立刻满足的“浓度”更高,而且还同时收获了更多珍贵的东西。
满足孩子,家长要掂量好份量,是该立刻满足,还是延迟满足,还是不能满足呢?如果不能满足的,就绝不能心慈手软,不行就是不行,没得商量!对于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一定要果断立行,不能给孩子一丝希望,如果给了一丝希望,孩子就会有侥幸心理,会耍着花招让家长投降。一定要把孩子的不良欲望扼杀在摇篮里,从第一次就坚决这样做,后面就会很好做。如果让孩子尝了第一次的甜头,那就会有第二次的胡搅蛮缠!
总之,怎样满足孩子,满足多少,全都掌握在家长手里。照单全收的满足,或是一厢情愿的满足,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或许最后的结果是害更多一些。满足孩子要讲方法,把尺度,这样才能给孩子最恰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