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报道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几乎防不胜防,例如你看网页,内容原本是健康无害的,但是有时候突然弹出个弹窗,就可能是尺度较大的信息。”不少家长面对孩子上网遇到的问题,都表示很无奈。近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称,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面对孩子在上网时受到的威胁,家长们该如何“陪网”,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参与互联网生活?
调查称超九成未成年人上网时遇到不良信息侵扰
1月5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该系列调查始于2006年,已连续开展9年。本次报告是2014年11月以来,对全国10省(区、市)90所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的7736名学生,及1544名家长和99名老师的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结果。
调查显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56.4%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前。同时,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
调查显示,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种类多样的不良信息,其中63.4%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广告推销,42.2%的未成年人上网时遇到过骚扰信息。木马病毒、谣言、粗俗语言和黄色图片也是未成年人上网时会遇到的,分别占24.6%、24.1%、21.3%和21.1%。此外,也有相当比例的未成年人在网上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网友的网络暴力。
家长该如何“陪网”
孩子正确上网能够让家长省心不少,但是现在网络环境太过复杂,孩子在上网的时候更容易接收到各种不良信息,家长最担心的除了孩子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诱骗,那么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在家上网的空间
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经常光顾网吧等场所,在那里孩子的行为将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电脑最好放在家长随时可以看到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方便父母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
家长尽可能和孩子,尤其是幼小的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去接触有趣的、适宜他们年龄的内容,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
家长需要告诫孩子,网上的那些“朋友”实际上是陌生人
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他们,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和密码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就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家长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事实,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
家长经常查阅历史记录,这样可以知道孩子在没有大人监护下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名称和访问的频率。
家长还可以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比如通过IE浏览器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级别。打开IE安全审查功能设置许可站点,这样做可以保证孩子不会无意中闯入不健康网站。一些网络安全软件包含封锁功能,可以精确界定孩子可以访问什么样的网站,防止孩子在网页上输入他们的名字、住址和其他个人信息等。
家长还需要与孩子经常交流在互联网上得到的信息,交换感想与见解,这样才能做到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心中有数。孩子也可以在父母营造的规则严明而又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网络世界的精妙了。
告诉孩子注意防病毒
不要接收陌生人的数据文件,任何格式、任何形式的文件都可能被合成过“木马”病毒,一旦打开这种文件,电脑就会完全被人控制,所有硬盘数据可以任人查看、修改和删除,QQ、个人邮箱、FTP、上网拨号的任何密码都会被盗取,甚至还会导致电脑系统崩溃。
互联网中孩子应注意保密
不要在互联网上公开自己和家人的姓名、电话、住址、密码等个人隐私和重要信息。
提醒孩子劳逸结合
孩子上网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个小时,并且要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保护视力,有效防范“电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