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们寒假作业出新花样 寒假作业怎么留更有价值

2016-01-29 08:48 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00后们寒假作业出新花样 寒假作业怎么留更有价值

80后、90后的亲们,你们还记得自己中小学时的寒假作业吗?

语文背诵加默写、数学课课练、英语抄单词,虽然要求每天做一部分,可这些作业不是头几天被突击完成,就是最后几天赶工补账。

寒假作业怎么留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个冬天,00后们的寒假作业又变出了新花样,这悄无声息的变化,将为他们的成长增添哪些亮色?又对多元育人产生哪些启示?

年味儿、文化味儿——突出时地特色

过年是每个寒假的重头戏。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年节元素在今年各地寒假作业中都有体现。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的孩子们今年迎来了“玩转中国年”的主题任务。老师们设计好任务单,由学生自主决定往上面填什么,并负责将创意加以执行。该校小学部老师韩英介绍,一些孩子刚考完试就确定了自己的探究方向:年的来历、布置家庭迎新年、置办年货、设计家庭春晚、贴春联、守岁、拜年、压岁钱、节日气球……最后的呈现形式也比较自由,小论文、小视频、小画册、小报、照片集、PPT都可以。

游览地方名胜、熟悉历史是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爱我家乡、记录东城”是北京五中今年寒假开展的历史传承主题活动。按照城垣类、宫殿类、王府类、祭坛类、庙宇类、坊巷类、官署类、教育类八大板块,同学们将利用寒假时间到北京市东城区各文物古迹进行拍摄,并由相关负责同学将文稿整理出英文解说词并制成展板。

从“吃遍地方小吃”到“收集家风家训”,各地结合春节期间学生的活动特点提出的作业要求让人耳目一新,年味儿、文化儿味浓浓的寒假作业让辞旧迎新的节日更多了几分传承的意味。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创新学院院长吕文清认为,年味作业把学习任务嵌入生活之中,而“学会生活”正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寒假期间有很好的节日氛围和很多民俗活动,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机会,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观察、体验和实践,将切实增强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生活性、综合性——摈弃单调训练

新鲜归新鲜,传统寒假作业中的课业巩固功能怎么承担?北京中关村一小四年级数学老师李丽告诉记者,寒假期间,数学知识的巩固也改换了训练的形式,变为出数学小报。“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个知识点,自主探究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最后在一张小报上把探索结果呈现出来。”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老师史丽娟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尝试通过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方式来推动寒假作业的多学科融合,不让寒假作业成为一种单调的事情。毕竟生活是一个整体,不可能语文的归语文、数学的归数学。”例如,每天半个小时的跳绳锻炼比较枯燥,就搭配上对子歌的背诵;用做立体小书的方法布置日记、探究课题,让学生练了字、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版面设计和探究思维。

吕文清说:“留寒假作业既要避免假期作业与日常教学不连接、校外学习可有可无,又要防止文化知识学习要求过硬,变相为过去的‘作业’。这对老师们是一个挑战。”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