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独”家庭调查(5)

2016-02-02 08:3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换种方式,替孩子活下去

“每年女儿的生日祭日,我就把鞋拿出来擦一擦,一边擦一边想,女儿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我也要沿着她的路,为社会尽一份力。”

2014年7月28日下午,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一位身穿“苏仙义工”红马甲的大妈提着水彩笔、绘画本,匆匆走进湖南省郴州市朝阳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她就是该市苏仙区义工协会会长首嫣嫣。

原本安静有序的训练教室在首嫣嫣进入的瞬间炸开了锅,孩子们都围到首嫣嫣身边,齐声叫着“首妈妈”。

这所康复训练中心是一家面向残障儿童的社会公益性机构。首妈妈的每次出现,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是最开心的时刻。可天真的孩子们不知道,首嫣嫣是一位“失独”妈妈。

首嫣嫣的女儿叫侯静,大学毕业后考入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国土所。2002年2月12日午后,侯静与同事正坐在单位大院的草坪上聊春节发生的趣事,笑声不断。

“山里起火了,快救火!”有人冲进院子里大喊。侯静和同事们拿起灭火工具就往火场赶。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他们冒着危险抄近路,钻进了一条铁路隧道,侯静冲在最前面。不料此时正有一列火车经过,侯静被火车高速运行形成的旋风带起,又重重地摔在地上。就这样,首嫣嫣失去了她年仅20岁的女儿。

首嫣嫣曾任苏仙区南塔街道办事处扎上社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为人热情、工作耐心,深受当地居民的好评,还曾因在1999年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荣记一等功。

尽管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女儿侯静的死还是让她几近绝望。她不愿提及女儿的一切,把女儿生前的物品都封存起来,还搬了家。她说:“我不愿把悲伤挂在脸上,常常是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回家再哭,眼泪都哭干了。”

2007年,首嫣嫣退休。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首嫣嫣作出了改变她人生的决定。“女儿出事前那个春节,送了我一双鞋,我只穿过两次。她走后,我再也没穿过。每年女儿的生日祭日,我就把鞋拿出来擦一擦,一边擦一边想,女儿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我也要沿着她的路,为社会尽一份力。”

2010年,首嫣嫣加入郴州市义工联合会。2012年,苏仙区成立义工协会,首嫣嫣担任会长。首嫣嫣多次被评为郴州市十佳志愿者、郴州市义工联合会十佳义工。她说:“我做义工,就是延续我女儿的生命,就是换一种方式替女儿活下去。”

城乡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和小孩儿是首嫣嫣关注的重点,送水果、送衣物,洗衣理发、聊天散步,包饺子、煮汤圆、送月饼……首嫣嫣用笑容与真情帮助这些弱势群体。老人们高兴地称她“首闺女”,孩子们亲切地叫她“首妈妈”。

扎上社区孤寡老人谢万发独住在公租房内,首嫣嫣常去陪伴,帮他搞卫生、洗衣服。得知谢万发想找个老伴儿,首嫣嫣四处打听,牵线搭桥,终于让老人如愿以偿,还为他们主持了婚礼。2012年,谢万发去世前一个星期,特意托老伴儿把一封信带给首嫣嫣,最后说一声谢谢。

2014年5月,首嫣嫣荣获“郴州市苏仙区首届道德模范”称号。面对这一荣誉,首嫣嫣说:“‘失独’妈妈不能失爱,我要把对女儿的爱化作对社会的爱,去爱更多的人。”

一位“失独”母亲说,孩子已经去了天堂,天堂里的孩子们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生活得不快乐,他们会不高兴的。是的,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尽快地从阴霾里走出来,尽情地享受生活,尽情地再现甜甜的笑脸,尽情地去感受莺飞草长、杏花春雨、十里荷塘……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项项优惠政策,为“失独”父母打造出一把把坚强有力的“制度手杖”。

陕西省人民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失独”家庭养老扶助制度的意见》。对“失独”家庭提出了五条“真金白银”的关爱措施,包括将“失独”家庭扶助标准,农村居民每人每月提高到800元,城镇居民每人每月提高到1000元,同时对“失独”家庭给予一次性补助,农村家庭2万元,城镇家庭3万元;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将坐落于环境优美的亚运村,毗邻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交通便利、设施齐全,集老年人颐养、健身、休闲、娱乐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市第五福利院改造为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广州增城市制定出台的《增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扶助制度实施方案》规定,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现行扶助制度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发1500元扶助金,使城镇的每月可获补助金达到1950元,农村达到1650元,为目前全国最高……

各社会组织也各尽所能,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失独’母亲关爱计划”,2015年,在北京建立“失独”母亲社区帮扶站15所,今年将达到36所,由专业人员为“失独”母亲提供音乐理疗、心理咨询等服务,“失独”母亲们在服务站还可享受免费午餐,并进行技能展示等各种交流。此外,还将为每个服务站配备一辆健康巡诊车,为“失独”母亲和家庭提供义诊服务。

所有这些制度和喜讯都凝结成一句话——对国家有过贡献的人,最终都将得到人民的尊敬,得到社会的回报。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