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书记处同志慰问寒假留校学生(2)

2016-02-06 08:15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团中央书记处同志慰问寒假留校学生

交流结束后,秦宜智一行前往食堂,和留校的中外学生一起包饺子,做游戏,共进午餐。傅振邦一起参加了慰问活动。

近日,贺军科、罗梅、汪鸿雁、周长奎、徐晓、傅振邦分别走进部分高校,看望寒假留校学生。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子二号楼615寝室,贺军科和同学们围坐一圈,亲切交流,他仔细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到同学们因为考研、考博、找工作等原因寒假留校后,他勉励大家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学知识、长本领、学做人,坚持发扬中青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优良传统,步入社会后不负“中青人”的称号。在学子三号楼404寝室,听说法学院2012级杨德秀同学正在为年后参加公务员面试而紧张复习的事情后,贺军科亲切地给出建议,帮助她化解紧张情绪,避免求职误区。贺军科还嘱咐同学们假期里要注意人身安全,合理作息,坚持锻炼,少熬夜,多读书。“别只在学校里待着,假期也可以出去走走看看,多观察和体验社会。”他建议说。临近中午,贺军科到学生食堂,和留校的40余名学生以及部分教工一起包饺子,过小年,贺新春,话未来。

在北京理工大学,罗梅来到体育馆南厅“学生之家”看望寒假留校学生,亲切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假期安排。谈到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和事业的压力时,罗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她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嘱托,继续秉持北京理工大学严谨求实的作风,不断刻苦奋进,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在与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社科类特等奖获得者沈睿同学交流时,罗梅鼓励他说,“生态科考”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相适应,是值得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优秀项目。罗梅还关切地询问了留学生代表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的感受,她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成为推动中外关系友好发展的青年使者。罗梅还到机械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和计算机学院智能调度与优化实验室,慰问了寒假留校进行课外科技创新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

在北京建筑大学,汪鸿雁首先来到学校“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和科研楼实验室,看望寒假因科研任务需要留校过节的教师和研究生,在了解了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后,汪鸿雁对北京建筑大学师生立足首都、服务地方建设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扎实、务实的研究态度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为大家送上了新春祝福。随后,汪鸿雁前往学校餐厅二层活动室,参加了留校学生的“新春嘉年华”联欢活动。汪鸿雁详细询问了寒假期间留校学生的情况和学校在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观看了同学们精彩的节目并与同学们互动联欢。在看到少数民族同学用维语书写春联时,汪鸿雁关切地询问他们在北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更好地建设祖国和家乡。活动结束时,汪鸿雁为留校学生送上了装有生活和学习用品的新春大礼包,并勉励同学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建立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牢记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嘱托,在最好的时代做最努力的人。

在北京工业大学,周长奎首先来到激光工程研究院实验中心,慰问因科研任务留校的学生。听完同学们对实验内容和相关科研成果的介绍后,周长奎认真询问同学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设备,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科技腾飞、社会繁荣发展作贡献。随后,周长奎来到学生自习室看望正在自习的学生,详细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大家刻苦学习、砥砺品行,争做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周长奎还向同学们赠送了装有电话卡等生活和学习用品的爱心大礼包,祝愿同学们在学校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晓详细询问了寒假留校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给留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提供的保障情况。徐晓先后来到学生公寓十号楼、学生公寓七号楼以及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留校学生亲切交谈,深入了解留校学生在寒假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安排。交谈过程中,徐晓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自己的大学时光,并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打牢干事创业的理论功底;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社会活动经验;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三走”等体育活动,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最后,徐晓预祝同学们新年快乐,学业有成,叮嘱大家春节期间要多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并为留校学生送上新春礼包。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傅振邦先后到男生212公寓、女生A308公寓看望留校本科生、研究生,并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傅振邦细心询问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假期安排,勉励同学们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随后,傅振邦前往国医堂门诊部,慰问正在跟诊学习的同学们,并前往科研实验中心看望留校做实验的学生。在看望交流中,傅振邦谈到,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批示和屠呦呦教授获诺奖是对中医药界以及北中医学子的极大激励,希望同学们热爱专业,传承开拓,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