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家长盼孩子获更多锻炼机会
教师顾虑更迭频繁流于形式
现实中,的确不少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当班干部,有的认为可以锻炼孩子的领导力,也有的坦言在小升初等关键时候,有班干部职位或许会有优势。
在说到支持孩子竞选班长的理由时,有的家长表示,孩子性格是不争不抢,希望当班长能得到锻炼;也有的是觉得孩子身上有缺点,当上班长后会约束自己,改正缺点……
市民王女士的儿子是东城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当记者提到对于班干部轮换制有何看法,王女士表示十分羡慕,她说:能够当班干部是优秀的表现,不仅可以锻炼能力、提升自信心,对孩子人际交往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非常有利,自己孩子班上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她表示会向老师建议一下。
但一些老师也对这一制度心存顾虑。班委会每个月改组一次,更迭太频繁,不利于班级整体的稳定,班委会执政时间太短,学生刚刚进入“班干部”的角色就面临下岗,不利于他们能力的锻炼,也使他们容易轻视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敷衍了事,起不到班委会应有的作用。
■马上就访
帮助孩子弱化“权力” 强化“服务”
路彦芬(石景山区红旗小学校长):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做不做班委可能并不重要,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却是件大事儿,哪怕是很短时间的体验,也可能对一个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而言,班委的产生方式,也应各有不同。如在小学低年级,“谁来当班长,谁来当班委”这件事可以参考老师、家委会和学生各方的意愿,而到了高年级后,则可以通过自荐等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当今学校的班委会制度中,应弱化班长这个职位的领袖意识,更应该通过平等的机会,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树立服务意识,并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自信。我曾认识一个男孩,是班级体育方面的困难生,通过班干部轮换,他当上了班级的军体委员,之后他主动要求父亲每天监督自己锻炼,在体质方面进步明显,也让更多的同学被感染。
另一方面,对于各方面表现都优秀的孩子而言,班干部轮换制度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这样可以防止这些孩子在长期担任班级职务后产生惰性,也给他们机会换位思考,体会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