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校园、师资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赵韩:加快高中师资队伍建设
为解决高中师资缺编现象严重、教师结构性短缺现象严重、教师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国家在教师培养、教师编制核定、教师任用与薪酬、教师工作时间、教师培训制度和体系建设方面作出规定,下达指导性意见。同时,建立编制定期核定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尽快形成一支能适应普及后的高中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汪晖:贫困地区乡村老师工资提高20%
中央财政另设专项资金,直接补贴农村教师的工资,让在特困地区、贫困地区工作的乡村老师,收入能较现有工资达到20%左右的升幅。越是贫困的地区,农村教师愈能多拿一些补贴。教育部门应限时彻查代课老师人数,并向全社会公示调查报告。在教师编制和岗位向农村倾斜的前提下,尽快调整农村的教师编制,让他们有编制有保障,待遇有提升,从而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小学教师吴明兰:一线教师不应承担与教学无关的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直言,不少一线教师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教书育人,有时还要承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
例如,一些一线教师向她反映,本应社区承担的疫苗建卡等任务,在一些学校要由教师来完成。类似的要“补”的、手写的资料,虽然与教学无关,但有时也会安排到教师身上。
吴明兰还说,现在有些学校存在大班现象,有时一个班多达八九十人,老师教学压力很大。而且,班级微信群让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后教育,老师要与家长通过微信群沟通,不仅要承担传统的教学任务,在课下也要付出精力。学生的数量越多,压力也越大。
吴明兰希望教师能更多地回归教学本身,不要承担与教学无关的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新建学校考虑通风设备
谈及如何保护学生免于雾霾困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说,今后新建的学校,空气净化措施都势必将作为建设学校时的重要考虑,把教室通风设备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
去年北京空气重污染“红警”学生停课,是否会耽误课时?吴正宪说,虽然停课,但学校有数字课堂,将优质教师的课程录制下来给孩子们看,很多学校也用了微信群、数字校园等很多好方式,对课程进行补充和完整。
广东省妇联副主席翟美卿: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在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往往设在城镇,民办幼儿园因利润考量不愿进农村,一些留守儿童受制于各种现实负担仍然面临无园可上。”为此,翟美卿建议:“在适龄儿童达到一定数量的村开办幼儿园,此前因撤点并校留下的大量校舍可以继续使用。”她建议调整支出结构,为留守儿童争取更多保障。
翟美卿说:“建议发动全社会力量,培育专业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乡村学前教育的软环境。社会组织应由法律、心理、社工专业人才组成,阶段性、非专业性义工力量可以适当补充,但不能代替专业组织的作用。”
翟美卿建议,劳动力流入地政府尽可能放宽对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进入幼儿园的限制,让有经济能力的父母能够将14岁以下的孩子带在身边就学和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返乡支持计划’,由社会组织整合力量,在父母一方返乡后,提供就业创业扶助和技能培训。”翟美卿说。
关键词3:校园暴力
政协委员巩汉林:校园暴力从法律上予以打击
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透露自己今年的提案关注校园暴力。巩汉林表示,自己一上网,就能看到有关校园暴力的案例,且大多数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
对此,巩汉林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1. 凡是对学生采取暴力手段的教师,必须清除出教师队伍。2. 强调监管,对那些炫耀的,打完人传视频上网的未成年人必须强制教育。另外,对监护人也要有一些必要的措施。3. 对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问责。最后,巩汉林还建议,从立法上去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翠:建议制定反校园暴力法禁止传播校园暴力视频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翠在发言中关注了校园暴力,并建议制定反校园暴力法,即便是未成年人,只要触犯刑律,并达到了一定的后果,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刘晓翠建议,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反校园暴力法。但是制定法律需要过程,现在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在刑法中增补新的条款,或者由有关部门抓紧作出必要的司法解释。“即便是未成年人,只要触犯刑律,并达到了一定的后果,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刘晓翠还建议加强网络管理,清理校园暴力视频,禁止上传和传播校园暴力视频。
同时,她建议加大执法力度,由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打击校园恶性暴力事件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恶行,有效遏制校园的欺凌事件发生。同时,加强校园管理,配置训练有素的安全保卫力量,建立校园异常信息的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培训教师学习相关的知识,设置投诉举报的渠道,尽量将事态抑制在萌芽阶段。
此外,她认为还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