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6:高等教育、就业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应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
“大学生走出校园后,首先考虑的是先就业,找一个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去实习或工作。通过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然后才谈得上去创业,这样有利于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晓林说,创业之前,要设定创业的目标,主业是什么、如何经营、资金从哪里来、市场怎样?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创业前进行充分论证,才能做决定。“大学生渴望成功,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也可以带动社会就业。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深思熟虑、准备充分之后再去行动。不仅要创业,还要注意创业的成功率。”李晓林说。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办好高端教育留住出国青少年
高端教育需求方面,民进中央建议,应该促进高中和大学教育多样化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办好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品质的中国教育,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努力把高端教育需求留在国内,让低龄青少年能够愿意留在国内上学。
民进中央建议,要建立覆盖全社会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系统,为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健全教育服务业质量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行业标准化建设;提高教育投融资便捷性,鼓励金融服务与教育消费升级融合创新,大力推广PPP模式;坚持放管结合,简化教育行业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教育服务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联合惩治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选修课不限修促学生按意向就业
高校如何促进毕业生就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高抒建议,淡化本科的专业色彩,学生确定就业意向后,高校可以按照就业意向培养。各个院系的课程和选修课能少些限制,更加开放。
他举例说,他曾在国外大学海洋学系工作,基本专业课上完以后,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去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和选修课。目前,中国很多大学选修课有限制,比如限制学生在某个领域中修满多少学分、多少课程。对此,他建议,各个院系的课程和选修课能少些限制,更加开放。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高校应加强教育分层以适应就业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表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这一问题,大学生在学习专业之余,要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张亚忠表示,事实上很多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制造业。这些人才可以把中国生产变成中国制造、变成自主创新。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高校加强教育分层,例如,本科阶段的教育主要培养工程师;本科以上教育培养研究人员;博士教育培养大学者。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让曲艺真正进入高等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表示,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曲艺艺术,没能搭上高等教育快车,正遭遇传承发展的困境。
姜昆认为,目前曲艺高等教育条件已经具备。据国家图书馆馆藏统计,曲艺类理论、作品、音乐、论集、辞书等各类书籍已达6700多本。田连元、黄晓娟等一大批曲艺界专家,纷纷走进高校,为曲艺高等教育实践的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他建议,设立曲艺表演、曲艺理论、曲艺音乐、少数民族曲艺等特设专业,让曲艺正式进入曲艺高等教育。另外适时在艺术学门类下设“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或将原有的“戏剧与影视学”更名为“戏剧曲艺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