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抑郁的主因
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青少年健康问题》报告,报告指出,每年,都约有20%的青少年遭受某种形式的精神疾患,最为常见的是抑郁症或焦虑症。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已跃居青少年致病和致残的头号原因。青少年抑郁可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学校表现、人际关系等,成人期罹患抑郁症风险增加2至4倍。因此,预防及积极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尤为重要。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是以情绪抑郁为核心症状,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滞、理解和记忆力下降和兴趣下降,在行为上表现为厌学、逃学、抽烟、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多动、说谎、过度上网等,也可能抱怨自己躯体的不适、夸大自己的恐惧、觉得烦闷、缺乏精力,甚至谈论死亡。
青少年抑郁倾向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有关,其中家庭矛盾是影响抑郁倾向发生的共同因素,家庭环境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应该是孩子娱乐放松、宣泄减压、调适心理的“心灵港湾”,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让孩子远离抑郁最好的医生。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家长要做到:
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持久动力。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夫妻关系好了,家庭就很稳定,孩子就能安心地自我成长。父母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和观察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顺畅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体会到家里的温暖感和安全感。
爱和管教要适度。父母应适量给孩子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不要过度溺爱或太过苛求,应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来培养他们。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以身作则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愿意倾听孩子和他人,去触摸别人的感觉,善于发现自己、孩子和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最重要的是,父母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有一颗不忍、仁之心,爱自己爱他人。
青少年大多属于在校学生,老师的态度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预防青少年抑郁症,老师可以做的是:
用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感染孩子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和努力做到的地方,不歧视任何一个孩子,或者差别对待。
给予孩子适时的积极暗示,教导孩子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教导孩子学会适当的发泄,比如:倾诉、哭泣、写日记、运动等,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心情平静;引导孩子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使孩子有方向感,实行目标激励。
□文/肖梦华(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