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附中
一学期2次野外观星
“陪你去看流星雨”对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一句动人的歌词,更是一门“说走就走”的课程。每学期,天文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排入学校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学生的课表中。课上,学生们从书本中纵观宇宙之大;课外,学生们结伴成行野外观星。天文这颗“校本课程之星”不仅培养出一位位天文学、摄影“发烧友”,更陶冶学生情操,发掘他们不为人知的特长。
2007年,天文课程在石油附中开讲。据主讲教师陈琼介绍,抱着对宇宙的未知与好奇,选课开始后,该门课程就已经“爆满”。因此,天文校本课程从原计划的18人扩招,目前稳定保持在20至24人的成员数量。由于该门课程面向的是初、高中非毕业年级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陈琼也特别注重兴趣与理论相结合。每学年的第一次课,她都会以带着学生到野外观星开讲,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再“拉回”课堂引入“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天体系统、天体组成等基础的天文知识。有时,为了便于学生们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天文观测成果,她还会在课上向学生们讲授一些摄影的技巧和使用天文望远镜的注意事项。
在每学期10课时的基础上,陈琼还会根据天气情况带学生们到野外观星2次。北京市密云区、河北省怀来兰县,甚至安徽省铜陵县等都有可能成为成员们的观星基地。在出发前,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观星计划。“有时候观察特殊天相,甚至要精确到每秒的变化。”陈琼说,“因此,老师对观星计划的把关必不可少”。
虽然选修天文课的学生多数是“0起点”,但凭借着对天文的兴趣与不懈的探索,学校在市、区级天文竞赛中获奖无数,也从学校中走出了很多真正的天文“发烧友”。但在陈琼看来,获奖或专攻天文学都不是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所在。“我希望天文课带给学生们的是——在未来某一天,当他们感到心情低落时,可以仰望星空来排解心中的不快。”
东铁匠营第一小学
开设“梦想课程”
东铁匠营第一小学的校本文化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2年的历程了。大的题目是“梦想课程”,被评为丰台区的精品课程。
“梦想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至6年级都开设,每周一节,是必修课,每个年级都有自己实施的主题,是探究式的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这种课程。选修的校本课程,学校更是丰富多彩。成立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招募、协调、组建,自己整理所需要的材料。这个社团的组建,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的“雁文化”中的“头雁引领”和“团队建设”,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小头雁”。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社团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使老师往更高的一层站了,老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老师成了研究者,由于有了校本课程设计,对于传统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的考虑学生需要什么。
团结湖第三中学
美食课成为学校选修课
“团结湖第三中学高中部共开设了38门校本课。”团结湖三中校长王红梅介绍,高一年级开设的“美食理论”——舌尖上的化学这门课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记者了解到,这门课的课程介绍上写到,“好菜来自民间,好吃不过家常”,家常菜的烹饪以小煎、小炒、烧、炖、焖、蒸、拌等方法为主,自然、绿色、营养、实惠,且鲜美可口。除了食谱之外,餐桌上的健康知识和常见的食品化学现象,也有助于吃得美味,更吃得健康。菠萝饭,又叫凤梨饭,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形式可爱,色彩丰富,香甜可口,在考试前夕能帮助精神压力大的孩子增加食欲、促进消化。骨头汤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怎样使骨头汤中丰富的营养更容易吸收?就需要一点小小的尝试,本课程中将跟你介绍一个小窍门,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以利于人体吸收。并不是所有蔬菜都可以凉拌——食品中的化学知识,你知道多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另外,针对理科生,学校还开设了微生物实验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该课程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多学科邻域的技术,开设此课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生物学技术实践活动中来,知道生物学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记者了解到,桥牌入门、武术散打、英文歌曲学唱和欣赏、瑜伽等课程都成为了团结湖第三中学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