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北京市做了一系列探索。
各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在“互联网督导”理念指导下,不断用现代化的手段武装教育督导工作,用信息化系统逐步覆盖督导的各方面工作,“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督导工作新生态已然形成。
各种沟通e起来
“学校不管,这事儿您管不管吧?”2014年4月的一天,北京市朝阳区责任督学胡燕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位老太太向胡燕“告状”:“有一段时间了,学校饭菜既不好吃又不卫生,孩子吃完总肚子疼,有时候还拉肚子,不光我们孩子这样,家长们都向学校反映过很多回了,就是没人管。这事您管不管?”
牌子挂在学校门口显著位置,有照片、有姓名,还有电话,每位责任督学可能都接到过类似的“告状电话”,所不同的是,朝阳区的这部电话有些与众不同,这是一部400热线电话。
4006566599这个热线,朝阳区的家长几乎都能熟记于心。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中旬,单这个热线共接听电话10684个!内容涉及入学、管理、师德、校园周边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记录显示,责任督学核查细致、解答耐心、回复及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使朝阳教育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发展。
建立区级短信群发平台,设立责任督学专用公共邮箱……大兴区以此作为信息报送、工作沟通和考核评价的平台,使得督导室和责任督学之间形成了比较顺畅的沟通和联系渠道,工作管理上实现了信息化、高效化。各责任区通过微信群、QQ群等形式在责任督学之间、责任督学与学校之间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形成了便捷的网络沟通渠道。
家住在海淀区的张先生说,他微信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订阅号,叫“海淀教育督导”,“有什么不方便跟学校沟通的问题,就通过这个平台联系,很方便。”海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网络和APP端即时传递政策信息和工作信息,建立了即时高效的工作和对外信息交流渠道,目前已发布近80期,关注人群为校长、督学及其他人群,关注量不断增加。怀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也建立督学微信公众账号,建立督导室与督学、督学与学校双层面微信群。
如今,百姓最熟悉的公众号、微信群、QQ群,以及电子邮箱、热线电话等信息手段都已应用在北京市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之中,从而实现督学与学校、督学与家长、督学与督学之间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
日常办公有“平台”
文件发布、工作部署、数据采集、意见反馈……在各区建立了信息化的网络办公平台后,教育督导中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了,由此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更搭起了一个联系、交流有沟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