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5块糖分给5个人,怎么分?”……这是3月16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王雪梅老师正给二年级(2)班学生上的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认识平均分”。
除了二十几名学生外,在这节课上,还有一位特殊的旁听者,她就是三里屯小学的挂牌责任督学王玉华,她十分认真地观察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在听课笔记上不时地做着记录,随后她还将这节课进行点评。
像这样有责任督学随堂听评课的现象在北京已经不是新鲜事,而这也是全市684位责任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工作的方式之一。
责任督学走进课堂进行听评课,与教研员、学科教师听评课相比,责任督学的听评课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听评课的立场是什么,他们关注的内容又有哪些,他们对教师课堂又有哪些期待……
督学听评课形成特色经验
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中指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其“基本职责”中就包括随堂听课,了解学校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等。
随堂听课,是指不通知、不定时、不打招呼地,随时随地进班听某位教师的课,即推门听教师常态下没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实实在在的平常课。随堂听课旨在了解教师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况和个人的专业素养,了解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检查教学常规工作,履行监督、评价、指导的职能。
自北京贯彻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以来,伴随着督学责任区制度的推进,北京各区的听评课制度很快有了自己的区域特点。大兴区形成“三听制度”,即坚持“听课、听声(即师生反映)、听会(参加学校重要会议)”,即通过旁听会议、随堂听课、召开座谈会、随机访谈等形式,了解教职工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了解学生学习和在校生活情况。责任督学入校督导时,要将听课、座谈、交流校园巡查、沟通反馈等情况进行记录。而朝阳区还专门编制了《朝阳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记录手册》,并对责任督学听评课、建言献策、参加重大活动、处理投诉、重大问题督办等工作均提出明确要求,规范流程,清晰职责。而顺义区则坚持“注重方案设计、注重深入课堂”的基础性督导,“帮助凝练特色理念、打造学校品牌”的帮扶式督导等模式,实现了责任督学工作经常化、柔性化、人本化。
在责任督学看来,进课堂听课成为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责任督学吴凤英对此非常有体会。她原是顺义区教委主抓中学教育教学的副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成为责任督学后,她主动深入顺义十三中,参与学校课程改革设计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短短两年的时间,责任督学在跟踪督导学校课程改革落实情况的同时,不定期听取三名青年教师的课共计50余节,有效推动了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受到学校领导和青年教师的一致好评。
和吴凤英督学一样,北京各区责任督学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责任区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挂牌督导在改革中的监督、指导、促进和保障作用,关注区域教育、学校改革、教师成长、学生发展,为北京教育深综改保驾护航,推动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尊重启发学生成督学听评课关注重点
当天的课堂,给朝阳区责任督学王玉华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她走上讲台进行点评。她表示本节课目标制定准确,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活动,在不断辨析中更加清晰平均分的概念,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在对平均分的深化认识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还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所有学生都能达成目标。“比如说在这节课中通过举牌子的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发现问题时带领学生进行研讨、辩论,不断清晰认识,这样教学目标就真正地予以落实了。”王玉华督学表示,“我们都知道,12岁以前是儿童感官高速发展的时间,二年级学生是培养学生视觉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这节课借助游戏活动,在视觉的注意力、视觉记忆力、视觉分辨力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