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听评课:课堂是否把学生放在最中央(2)

2016-03-23 14:28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督学听评课:课堂是否把学生放在最中央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实现更好的成长是责任督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督促帮助学校教师尊重孩子、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去创新。”现场一位责任督学告诉记者,“要从数学学科内容学习提升到创新素材的积累,从关注知识导向转到育人导向上来,让孩子学会倾听表达、独立表达,从而启发推动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当天和王玉华督学一起来听评课的多位督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北京大力推进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中小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督学角度来看,关注的是教师是否对学生尊重、启发,课堂的氛围是否是民主的、愉悦的。北京全链条改革提出小学要“慢”,“慢”就得放慢节奏,让学生课堂上打开视野和思维,从而让学生有体验、有感受、有想法,而今天课堂上教师孩子们的表现,让责任督学们感到高兴和振奋。

责任督学督的是教育深综改的落实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听评课是教研员或者校长的事情,而不是督学的重点工作。然而,在北京,责任督学进校进课堂听课却成为一种常态,借助听课,了解孩子们的成长情况,关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思考学校的改革发展问题。

然而相比教研员和教师的听评课,责任督学的听评课则有很大不同,教研员到校听评课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听评课的目的在于学习、交流、观摩等,侧重于专业的评价。教师在听课活动中观察的角度比较单一,注重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关注的是教与学的效果。而责任督学通过听评课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掌握学校办学情况,侧重于整体、综合的评价。督学在听课活动中观察的角度是多方位的,不仅仅观察课堂教学活动,还要透过教学活动关注教学以外的东西,比如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政策法律贯彻情况以及规范、规定执行效果等,或者应该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导向或引导。

王玉华督学介绍,这样的进校听评课已成为她开展的经常性督导工作之一。而作为责任督学听评课,是代表政府看课堂是否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是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参与学校教学研究,一方面,围绕着课改理念为教师学科专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特色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

“在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课堂的精彩应该是源自学生,而不是看教师自己讲授得多精彩。”北京市怀柔区责任督学王秀山表示,作为挂牌督学,深入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看学生在学习中的改变,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的精彩。“我们不但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的积累。关注‘四能’的改变,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李继君 苏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