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要点在哪儿?怎样寻找创作灵感?文学创作和作文写作区别何在……4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老师用一场精彩的讲座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热爱文学的孩子们展开对话,精彩的点评、巧妙的解析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当天,北京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潞河中学团体会员校授牌仪式在潞河中学举行,第四届“东方少年中国梦”新创意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也同时启动。潞河中学焦家乐、卜令洋等10同学成为北京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会员。
据潞河中学校长徐华介绍,学校拥有历史悠久的潞园文学社和文学季刊,在学校文学教育的滋养下,很多学生爱上了文学创作。2012年,学校文学社组织学生沿着京杭大运河南起点一路北上;2013年,孩子们来到甘肃、青海等地,在茶马古道上感受塞外风光……在各种采风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更了解了自己。
如今,潞河中学在文学教育、小作家培养方面成绩斐然。潞园文学社分别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文学创作组的作文大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二届获奖者祖丽胡马尔同学的童话《谁动了我的面包》、第三届获奖者崔津菲的小说《鬼差》均获得大赛银奖,其获奖作品也被收录到“东方少年·中国梦”优秀获奖作品集中。
在以个性和特色为价值取向的时代,中学教育需要回归学生发展的本真。据徐华校长介绍,一百多年来,潞河中学一直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的教育,“人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一无所能的。若就学生的个人所长而教,没有不成功的。”
如今,这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在潞河中学处处可见。学校除了开足开齐满足学生一般成长需要的国家课程以外,还成立了文学社,参与了北京市翱翔计划项目,组建了金帆合唱团、金鹏天文团。此外,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了4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只有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真切感受眼前、身边的事物,才会有深刻的体会。这种成长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深厚的积淀,是学生后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徐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