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盛开科技教育花

2016-04-29 09:37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校园盛开科技教育花

“让每一位经纶学子戴上健康的皇冠,装上知识的马达,睁着理性的双眼,插上科技与艺术的翅膀,挺起自信的胸膛飞出陈经纶中学,翱翔于二十一世纪。”这是陈经纶中学对学生培养的总目标,正是在这一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下,陈经纶中学涌现出了国际航模竞赛第一名、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银奖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爱好者。 在这里,每一个经纶学子都能“掌握一项科学技能,加入一个科技社团,聆听一次名家讲座,参加一项科学探究,完成一项科技成果”,真正放飞自己的科学梦。

科学特色课程

让学生有兴趣、能创新

科技特色课程是陈经纶中学科技教育的一大特色。自2002开始,陈经纶中学便进行课程改革尝试,经过14年7轮的建设,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结构性规划,开发出了科技类、学科拓展类、生活技能类等十大类校本课程体系。2007年,学校开始构建高效实用数字化选课系统,大大方便了师生选择和申报校本课程。学校还明确规定每个学期供给学生的科技类校本课程不得少于校本课程总数的三分之一。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出100多门优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青少年观星手册》《青少年科学实践手册》;出版印刷《无线电通信》《模拟飞行》《测向与定向》《机器人》等校本教材14本,多次被评为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陈经纶中学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学校实现了科技教育全方位的覆盖,从2011年开始,尝试“高段课程下移,跨学段兼课”方式,在小学低段课堂引入中学实验,目前已实现了全学科、全学段的覆盖。

在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学校将着力点设定在科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开发出“帝景实验群”特色课程、“科学运动会”特色课程、“3+3机器人”特色课程、“生物创新”特色课程,通过科学特色课程的打造,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社团到科技节

学生的舞台越来越大

在科技课程的学习和研发过程中,陈经纶中学涌现出一批对科技有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而科技社团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大本营,并将科技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陈经纶中学的航模社团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经走过14个年头。2011年,学校与北京市航空运动协会合作,每周分别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开设校本课程,建立模拟飞行教学系统,实行双导师、双目标、双轨制的培养模式,选拔对航空模拟飞行有潜质的学生成立陈经纶中学航空模拟飞行活动社团,让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学习高仿真飞机模拟驾驶技术。

陈经纶中学无线电运动社团包括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和无线电通信三个活动小组,特别是无线电通信活动小组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无线电运动单位”、“全国无线电通信锦标赛优秀基层单位”。

从2013年开始,在机器人科技社团的基础上,学校还组建了机器人教练团队,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让器材的作用最大化。近年来,机器人社团在北京市机器人比赛中,获得高中机器人综合技能一等奖、高中机器人创意一等奖、初中机器人综合技能一等奖等诸多骄人成绩。

在科技社团之外,陈经纶中学每年都举办学生科技节,且每年的科技节各有特色。例如,2013年的主题是“体验科技、分享艺术,做一个健康、快乐、睿智的经纶人”,突出科技、艺术与文化融合的活动特色,按学科共设13大项、25个竞赛和展示活动主题,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此次活动。2015年科技节的主题是“科技与人”,开展了“院士进校园”活动,邀请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院士等多位专家做讲座,并开展学生化学辩论赛、学生地理实践活动报告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数字经纶”跨越时空

校园处处都是科技场

走进陈经纶中学,校园内、教室外的走廊中,满目尽是科学界名人画廊,科技知识、科技作品宣传廊,学校电视台也能听得到科技教育专题节目……这是陈经纶中学特意为学生打造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科技氛围之中,对学生起着潜在的熏陶作用。

陈经纶中学拥有完备的科技教育场地、设施和软件等科技教育资源。除理化生实验室外,学校还专门成立科技教育实践平台和一个网络创新实践平台。其中科技教育实践平台下设2个活动中心,一个是科技活动中心,有9个专门的科技活动室:天文台、国际合作探究室、创新设计室、制作室、数字艺术活动室、机器人活动室、无线电通信活动室、模拟飞行教室和数码工作室;另外一个是科学研究中心,下设4个实验室:数字显微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理化生数字生物实验室。这些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使得学校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科技场。

2013年,陈经纶中学还投入巨资进行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在课堂之外,与课堂平行建立起一条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和途径,让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支配时间和空间,与名师、名家碰撞和交流,迸发创新思维,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从而成长为全面发展并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经纶学子。2014年,利用校园数字化建设资源,学校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远程观星活动。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