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校外资源 为学生拓展科技教育时空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技生活,陈经纶中学还大力引进校外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陈经纶中学注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为学生拓展科技教育时空。例如,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充分利用其观测资源与人员资源;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利用其设在西班牙岛屿上的望远镜开展观星合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太阳中心合作,共同开展太空气象研究。依托北京天文馆、中科院、清华大学、北师大等,学校科学规划整合,建设好校内外优秀的科技教育资源。从“高端”科技教育活动到普及对所有学生受益的科技教育活动,全员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
2012年,陈经纶中学正式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经纶科技人才班”。学校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人才优势、科普资源优势和专业的科技传播队伍优势,建立青少年“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制,通过青少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熏陶,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探索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
在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为了使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加强与家长、社区等校外资源的合作,利用假期,走出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并通过各年级的家长讲师团开设“野生动物的保护”、“我们的未来世界”等讲座。不仅如此,学校还带领孩子们走进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农业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孩子在参观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变化。
■特色展示
中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陈经纶中学从2000年开始就创建了中学生科学技术协会。通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一套学生自主科技教育体系,让科技教育渗透到班级。学校依靠中学生科协,实现打造科技自主教育新模式。
“科技人才班”
陈经纶中学正式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经纶科技人才班”。学校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人才优势、科普资源优势和专业的科技传播队伍优势,建立了青少年“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制,探索了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
“科技万花筒”时间
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的科学课上,老师们将每节科学课的前5分钟设立为“科技万花筒”时间。学生可以讲科学故事、播报科技类新闻、讲自己的学习体会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运动会”
“科学运动会”是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科技教育的一大特色。该课程由教师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科学活动,采用接力比赛的形式,使全校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是一门集科学性、活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实践类课程。
“帝景实验群”特色课程
“帝景实验群”特色课程是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围绕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生物、物理、化学教材中共有的内容和方法,从实验角度设计的一套注重中小无痕衔接的特色课程。该课程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中小学共有的科学学习内容以及适宜的操作方法,设计了包括不同学段、相关学科的50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