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语计算机不再成职评拦路虎……

2016-05-09 14:20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当外语计算机不再成职评拦路虎……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教委日前启动了北京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本次改革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岗位特点,调整了职称申报的条件要求,今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再作为本市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的必备条件。现在,申报条件将会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工作实际情况。

当外语、计算机不再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拦路虎”,老师们纷纷为教师职称晋升“减负”点赞。

■资深教师说

“提优补差”成为教师当前要务

郭海龙(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职称评定是对业绩突出的教师所付出的肯定,更是激励老师们努力的工作。可曾经的拦路虎——计算机和英语将多少老师拒之门外,而此真正成为了教师职称评定的一大怪事:不看能力看计算机考核成绩;不看业绩看英语考试等级。

姑且不说当下几乎人人熟练操作的计算机,就说说这个外语。中小学教师除了外语教师表达交流离不开此语种,而放眼望去其它众多学科与外语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它们之间不仅仅是没有交点,可以说基本上就是两条平行线——毫无关联。倘若再要将外语、计算机能力硬生生地与职称依然“拉郎配”,不仅有些不合时宜,更可能会画蛇添足、浪费资源,乃至成为教师成长、创新的枷锁和桎梏。

如今切中时弊,精准改革,为“不拘一格降人才”扫清了路障。计算机和外语不再成为了“拦路虎”,老师们不再为和自己所教学科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外语浪费时间,不再为与之教学不相关的外语兴师动众,他们将有限的时间应用到本学科的探究中,他们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提优补差”,老师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老师们业绩将会更加突出,孩子们将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一言以蔽之,外语、计算机不再成为职评“拦路虎”,老师们看到了希望,工作有了动力,生命将焕发新的生机。

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

果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从本质上说,计算机、外语不过是一门工具,而职称考试是为了评定职业技能,有的职业需要这门工具,那么考外语当然应该,但有的职业比如说非计算机、外语教师,他们与外语、计算机等科目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这些教师为了评选职称就要被迫学习外语、计算机。所以我认为取消这两样考试对老师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老师如果真的是需要在工作中使用外语和计算机的,不论考不考职称,都要自发地学起来,强压着那些教师为了评选职称而被动学习计算机、外语,这样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尽管教师在专业上已有专长,但由于职业与受教育经历的不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就有可能是他们职业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

我想真正要理解教师评选职称本质,应该是为了更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这些有经验的教师传承经验,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先锋作用,成为教育战线的领头雁,这才是评选职称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师职称的评选要落到实处,不应该被某些形式主义限制,教师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扎扎实实地做教育,认认真真地培养学生。因此,只有更加合理的职称评选制度,才能让一线教师安心做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样才能让教育的花朵更加鲜艳。

为职称晋升“减负”点赞

龚俊波(湖北省秭归县归州中学):职称晋升牵扯到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更涉及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职称晋升是对教师个人工作水平、能力、效率的认可,是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工作的杠杆。然而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却设置了诸如计算机、英语等必备条件,导致部分教师对职称晋升“望而生畏”。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