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肖远骑:做学校就是做文化,不能是假把式、空花瓶(3)

2016-10-12 09:00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校长肖远骑:做学校就是做文化,不能是假把式、空花瓶

▲学生们在上英语口语课

法语、俄语、日语,仅仅是语言学科就有诸多门类可供学生选择。肖远骑介绍说,法国作为浪漫的代表,学习法语是一种熏陶,俄语、日语均是由于海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决定的,俄罗斯人和日本人喜欢来这里度假,这两门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们应对未来的发展需要。

学校还特别为小学开设了诸如《安徒生童话》等顺应儿童成长的文学作品选修课,类似的课程在第一年就设有24门之多。

这些包含了人文、科学、综合实践、雅趣和国际化的内容,是肖远骑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核心素养标准精心安排的。

他格外重视课程的选择性和丰富性,当然还有系统性、贯通性、综合性、实践性,因为只有在丰富中才能发现自我,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特点、风格选择喜欢的内容、方式和进度。

综合来看,肖远骑的民办校,和我们认为“边玩边学”模式的国外教育有着很大不同,甚至“符合国家选拔性考试要求”这几个字也跃然纸上。为什么即使是私立学校也不能完全模仿国外教育方式?

肖远骑说,在国外,校长要负责的只有“学生喜不喜欢学校”这一个问题,学生的成绩如何不是校长要担心的。而在中国,满足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满足国家要求这一大前提,孩子玩得开心,却考不出成绩,这样的学校难以获得家长认可。

从校长到“领导”校长

海南的教育在中国并不凸显,肖远骑的到来,让这里有了新的营养,他和他的学校也得到了海南教育界的重视。我们笑言他如今已不是单纯的校长,而是坐拥几十所学校的企业领导者,甚至还让校园周边的楼盘价格再次攀升。

一所学校和几十所学校的管理,是质的区别,于肖远骑而言,从一名校长到成为校长们的领导者,也要经历从心里到身体的全面建设。想要实现促进海南教育的愿景,就需要强有力的掌舵者领航。

肖远骑认为,好校长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做符合未来发展的教育;还要能顶天立地,看得高还要务实,走得远更要走得稳;同时具备理性思维,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最后想要打理好学校,还要学会经营好人心。

相比在人大附中时,退休的前一刻他还奋斗在语文教学一线,现在,要掌管整个教育集团学校的肖远骑虽然更忙碌,但却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把控的时间,能够更加专注做好校长这一职位并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

名校长工程落户“雅居乐”,恰好让肖远骑有机会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这一工程肩负中小学名校长培训的责任,希望能够在未来3年内培养30~50名优秀校长。

理想教育就是“让人成为人”

一个有着教育理想的人迎来一片沃土时,必定会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精心建设。对待“雅居乐”肖远骑亦是如此。他去过匈牙利支教,去过美国学习,见过了先进的教育模式,也深知当下的不足之处。

他为“雅居乐”制定了4句话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中西汇通、文化立校,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的未来学校。他还有两句更有深意的话:“让人成为人”——人性的东西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得到体现;“让自己成为自己”——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今年开学时,孩子们纷纷领到了肖远骑校长写的书——《教育的天空》

他成了“雅居乐”的名片,这让老师聘用和学生生源问题变得小事一桩。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慕名而来,筛选工作也在前期紧张进行着。

每一位老师都经过了肖远骑设下的层层关卡,每一位学生也需顺利通过面试才可入学。即使是民办学校,这里也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收着高昂的费用肆意招揽生源。如此“苛责”的入学条件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拥有最优秀的教师,以及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

5个年级,100名学生,20位老师,在180亩的校园里,他们就像是急于成长又恰好能够肆意奔腾的马驹。

小学一到四年级以及初中一年级组成了这一届“雅居乐”的学子,肖远骑没有选择把每个年级都招满,他希望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生都至少接受了3年以上的“雅居乐”教育,不为了考状元,也不以出国为目标,仅仅希望他们能够适应未来愈加融合的国际舞台。

他希望学校能够给孩子留下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让孩子拥有永不磨灭的好奇心,让这里成为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后记:

他带着对人大附中的传承来到这里,更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

教育的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探索,虽然这可能不是一条笔直而平坦的道路,但他注定了会在这条路上前行远骑,带着他在几十年教育中积攒下来的文化和精神,从北京到海南,撒在每一个需要他、需要教育的地方。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