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倾听 沟通
子女要多关心父母的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每天面带笑容,生活积极乐观,而有的老年人却性格孤僻,终日郁郁寡欢,一句话不投机就暴跳如雷……当老年人有一些不好的心理变化时,不但子女没有察觉,他们自己也没有发现异常,但很有可能此时老年人的心理已经患上了“感冒”。
对于老年人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子女应该理解。老年人身体上的自然衰老、与子女相处中的矛盾、离休在家找不到新的人生方向、家庭地位下降、安全感降低等因素都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孤独、焦虑、抑郁、多疑、自责等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产生衰老感、孤独寂寞、空虚无聊、情绪多变、人老健忘、人老话多、睡眠不调等,而事实上,只要多关注老年人的“心”,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当出现心理问题,老年人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要做情绪的主人,把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找一些能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摆脱依赖的心理,不要把自己当成处处需要人照顾的老年人,对一些事情不要计较太多,尽量多体谅别人,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环境之中。有的老年人还有更年期的困扰,此时老人要随着生理的变化随时调整心态,对自己的健康适度关注,建立自己的交往圈子,多与亲戚朋友联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一些特长或出去旅行。
作为子女,要多关心父母的心理健康,抽空多陪陪老人,而不单单是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多的是需要陪伴。有些老年人老了,社会存在感就弱了,有种丧失感,这时子女不要觉得老人什么都干不好,要放心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老年人越老越像小孩子,子女要注意与老人的沟通方式,尊重老人,重视老人的心理需求。对于话多的老人,子女不要强迫老人改变,而是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让他们宣泄出来;对于性格孤僻的老人,子女不要试图改变老人的生活习惯,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习惯,顺从他们的意愿。对于老年人的婚恋问题,子女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老人身上。对于老伴离世的老人,需要很长的时间修复心理创伤,子女要多陪伴,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以新的方式开始生活,建议老人平时可以养养花、养养鸟,不追求结果而是享受过程。有的老年人有老年抑郁症的症状,子女一旦发现一定要让老人及早治疗。老年痴呆症是生理导致的心理疾病,患有这种病症的老人子女一定要耐心对待,而不是一味地埋怨、怪老人,让他们产生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