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 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2)

2016-01-11 11:15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十二五”期间 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培育名师队伍 造福一方百姓

多样化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接受规范的专业化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记者梳理发现,“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区都结合本区域实际,开展了多样化的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能力。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教师培训工作坚持“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的战略指导思想,高效开展工作,高质量完成任务。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参加教师培训的总数为23292人,人均培训744学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培训任务。

“十二五”期间,朝阳区教委启动了“特级教师进校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聘请在职、退休特级教师进入朝阳区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指导、学科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专家团队成立后,项目组根据学校需求调配专家,专家和学校直接对接,建立长效机制。专家确定了定点支持学校后,会每周下校一次到学校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与教师、教研组座谈,并在一段时间以后向校方开出“学科教学教研改进处方”,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特级教师下校园项目的延伸,特级教师导师团项目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帮助各校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能力,开阔视野,接触名家,切实发挥了特级教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了全区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十二五”期间,顺义区依据培训规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先后组建各类培训班850个,培训教师7010人次,中小幼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达标率为99.43%,学员满意率91.3%。

“十二五”期间,昌平区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昌平区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24个,培训干部1666人。选派136名校级干部参加高级研修,派出81名校长赴国外培训,选派了21名校长到清华附小等校挂职锻炼。2名校长成为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1名校长入选“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一批优秀校长的办学经验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

5年中,昌平共有21个学科1000多名教师参加绿色耕耘培训,选派127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共有近2000名骨干教师进行脱产高校再教育,开展课堂展示交流活动400余节,培训相关教师18000人次。

大兴区坚持研训一体,多种渠道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组织了多项师训部门组织、教研部门主导、针对不同任务的特色培训项目,深受教师欢迎。选择各层面的骨干教师到高校学习、出国培训等,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怀柔区成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工作室,下设6个学科工作室,共55名成员,建立6个活动基地,并与首师大联合开展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学历进修,为在职进修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报销7000元学费,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房山区则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及国际英语师资培训;组织全体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市区骨干教师到上海华东师大进行培训,提高了干部教师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郑祖伟 苏金柱 韩莉 何文洁 凌月云 滑经纬 邓丽 娄雪 张广林 赵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