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为何屡屡上演?如何破局?(2)

2016-02-19 16:25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校园欺凌在美国为何“没市场”

在留美学生欺凌案起初的几次庭审中,这些中国孩子哪有对法律的敬畏,翟云瑶在庭审现场还对证人、男友,甚至旁听席的观众和媒体记者抛出愤怒、蔑视、嘲讽的表情,甚至不屑一顾地插话。最终遭到法官当场警告:“你再继续,我将现在就作出让你终身后悔的判决”,翟云瑶才收敛。

被告之一章鑫磊坚持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认为自己没有直接殴打受害人,但是绑架受害人时他负责开车,并且提供折磨受害人的工具——剪刀,用来剪掉受害人的头发。另外多位留学生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场(围观)但并没有动手,因此对指控表示不解。

他们哪里懂得,美国的反凌霸法有多健全。

1、围观也是犯罪,“帮凶”可与杀人者同罪。美国的法律不会因为你是从犯而降低量刑,相反,伙同参与霸凌的行为也会面临与主犯同样的重罪。因为在犯罪心理学中,当一个人时,胆子没有那么大;两个人,有人胆子就会大起来,因为有人壮胆;三个人就可能无法无天。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没有太大的胆量去犯法,但是在同伙的鼓动及壮胆下,他们往往会无法无天。

2、犯罪者未成年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在美国,如果涉及校园暴力案件的青少年未满十八岁,法院会通过辅导警告的方式告知学生,霸凌是不能被容忍的;如果后果严重并且有前科,即便未满十八岁,也可以当作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犯罪定案、量刑。

3、凌霸不止于行动,言语威胁也不行。美国对于凌霸的定义非常宽泛,不只是打人、吐口水、拍裸照等行为算凌霸,辱骂、嘲笑、口头威胁,甚至是网络揭露别人隐私都属于凌霸范畴。

4、家长和学校责任重大。美国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承担举报、调查、干预的责任,一经发现必须处罚,通常的做法是开除。父母如果没有起到监护作用,纵容凌霸行为,会被转移监护权,上训导课。

5、严密保护受害人。在本案中,受害同学刘某和麦某第一次出庭是警察护送而来,法官当庭宣布,不准记者采访,不准拍照,不准写真实名字。案件过后,她可以在美国继续念书生活。

6、巨额经济赔偿。这个不止是凌霸案件,美国任何犯罪都会连带巨额经济赔偿,多数是倾家荡产。当然,咱有钱……咱不怕……咱还想和解人家不让。

校园欺凌仅仅是自由太多?

反思“校园欺凌”事件,除了学校和家庭的管教缺位外,当下泛滥成灾的“暴力文化”应引起关注,有的未成年人是受影视产品影响,进而自发地形成了一套“暴力至上逻辑”。

要让未成年人走出松散、混沌的成长状态,首先是清理那些宣扬暴力的“亚文化”,为孩子们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其次,要通过法律建设适当加强对暴力欺凌者的惩戒力度,这不仅能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而且能让家长和学校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管教,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陷囹圄;第三,要加强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约束力,这也许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根本办法。【详情】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