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孩子笨 可能读写有困难(2)

2016-02-22 16:21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别怪孩子笨 可能读写有困难

吭吭哧哧读不出一句整话

7岁的时候,朋朋(化名)绝对是个“萌娃”,在不读书写字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糯糯的童声说着条理清晰的童言童语,可是在学校里,他却总是被批评的那一个。

写字的时候,他爱“大把攥”,特别用力,写出来的字总是特别大,出格,一笔一画地力透纸背;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个困难的事情,一个本来可以讲得很流利的故事,一照着书读就变得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在河边……在湖边……到……找到小青蛙,小青蛙,咱们俩玩玩儿……”一会儿把书拿远,一会儿把书拿近,吭吭哧哧地难以读出一整句话。

朋朋妈说,他的儿子是全班写字最烂的,写得也特别慢,课堂作业完不成得带回家写,回家还要写家庭作业,每天都是写到很晚,一二年级时写作业就经常写到十一二点。而因为写作业慢、写字难看,上学后朋朋没少挨批评,在家还是开朗活泼,一说上学就愁眉苦脸。

其实朋朋从小都表现得很聪明伶俐,三四岁的时候就能够把事情表述得很清晰,也很爱和别人交流,碰上熟人、半熟人都能聊起来,而改变是从上学开始的。

朋朋妈说起儿子满是痛苦和后悔,他们的家庭没有重视朋朋的问题。“我当时也想让孩子接受训练,可是孩子的父亲坚持认为孩子那么聪明,不会存在问题。”朋朋妈说,如今已经10岁的朋朋,读写困难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且在长期无法得到认同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躁郁多动的情况,老师一说他,他就倒在地上吐口水。

点评:康翠萍说,朋朋的问题并不是个体问题,读写困难不仅直接导致儿童的学业落后,也会带来其他行为和情绪问题。10岁的朋朋还在学习能力提高的敏感期,可以通过训练改善其读写困难和行为情绪问题,需要家长正视读写困难问题。

专家观点

读写困难可以改变

北京一家阅读困难帮扶机构负责人兰紫告诉记者,家长和老师对读写困难的认识不够,甚至并不认可。“我们经常进入学校去普及读写困难的知识,却曾经不止一次听家长说‘又来个骗子’。”

兰紫表示,读写困难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一般在初小阶段显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生率为5%至10%。兰紫介绍说,学习的过程是听觉、视觉、运动觉三个感知觉共同作用的,这三方相互配合的效率决定了学习效率。“现在采用的训练方式源自香港,比如多感官教学,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书写偏旁,让孩子通过色彩视觉刺激加深记忆,把字写在砂纸上,让孩子依照笔顺用手指填写,通过刺激运动感官完成记忆。再比如视觉分辨训练,一张白纸上整齐排布着100多个由、甲、电、白、田、申等形近的汉字,让孩子从复杂的背景中找出田字,看上去像个游戏,但是非常有效。”

兰紫说,读写困难的孩子绝大多数智力并没有问题,很多读写困难的孩子都被误以为是懒惰和不专心。事实上读写困难的孩子如能及早被识别,并接受适当的辅导,将可减低甚至不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市政协港澳委员黄永光也在关注读写困难这一社会问题,他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提交了相关提案。他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都有比较成熟的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读写困难儿童,如今香港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筛查、矫正系统,比如专门为读写困难的孩子制订了在校学习和详尽的考试辅助策略。黄永光说,北京理应率先一步,从政策、法律和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发动社会重视、关注、关爱、帮助读写困难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应组织、支持并督促学术机构尽快研发出甄别和评估工具,以帮助各级学校、家长及早发现有读写困难风险的儿童,并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基于研究的读写课程,并与学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读写困难孩子特征

1、阅读吃力,读错字;

2、阅读后不理解内容;

3、朗读不流畅,跳字,跳行;

4、逃避书写,书写困难,字体不工整,容易写错字;

5、抄写时间长,需要看一笔抄一笔;

6、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7、听课效率低,多动;

8、缺乏运动细胞,平衡感觉不好;

9、握笔姿势不良,系鞋带和使用筷子困难;

10、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内向害羞或者性格急躁;

11、自信心低落,容易放弃;

12、聪明,但无法发挥用于学习。

小学生中符合以上6项且持续6个月以上,存在读写困难可能。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