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该教会孩子们什么
新的教改理念下,数学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积极进行尝试。
实践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数学思维,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
我校很重视对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在课堂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所以,在本节课,我创设魔术情境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魔术师的角色扮演为兴趣点,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思考有目的地投入学习中。借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现象,初步感知鸽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我对学生及教材的分析,特创设“找袜子”的情境,以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进行学习,学会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形成对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实践二:跨学段进行尝试,深度把握学生元认知,培养艺术自信。
在教学中,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动态地分成A、B、C 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因人施教:对C层次学生“由A、B层次学生指导过河”,对B层次学生“由A层次学生做引领示范,带着过河”,对A层次学生“教师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答疑解难,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习,牵着他们过河”,促使人人参与,全面提高。五年级的学生会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产生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很多问题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是表达能力欠缺。因此,我创设活动激发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积极破冰,深化改革,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际获得,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文/张冉(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