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教育改革18大亮点(3)

2015-12-17 08:4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教育改革18大亮点

14 取消多项全国性加分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2015年1月1日起,本市高考录取政策中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含获得以北京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等全国性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称号、奖励、名次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保留“烈士子女”、“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分值不变。

课程

15 打破45分钟时间限制

7月,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学生的课堂时间将不拘泥于固定的45分钟,可实行长短课、大小课结合。

此外,部分学科课时被调整。其中,历史、生物两门课程被延伸到九年级。品德与生活在一、二年级的学时由2学时调整为1-2学时;历史由过去的七、八年级延伸到九年级,其中八年级学时由过去的2学时改为1-2学时;生物在不增加周学时的情况下,可延伸到九年级每周开设1学时;语文一、二年级由过去的8学时调整为6-8学时;数学一、二年级由过去的4学时调整为3-4学时,六年级由5学时调整为4-5学时;外语一、二年级由过去的2-3学时调整为2学时,三、六年级由3学时调整为2-3学时;体育一、二年级由过去的3-4学时调整为4学时。

16 周末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新的《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部分学科拿出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共计453学时。今年,市教委也为此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博物馆、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单位资源,在周末为中小学生开设丰富的实践活动。

活动主要采用“主题课”形式实施,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工作日15时至17时,每次2小时,其中不少于2/3的时间为学生动手实践。

17 低年级学生不留作业

《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强调,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需要在课内完成,其他年级的书面作业“一周布置一次”。

18 开设志愿服务课程

9月,北京市教委连同4部门发布《关于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本市将修订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教材,并在学校开设志愿服务课程,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入团前,要将是否是注册志愿者、是否参加过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考察内容;入团时,要积极同步推动新团员同时成为注册志愿者;在“推优入党”工作时,要将是否在注册志愿者中发挥骨干作用作为考察内容。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