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构建四级校外教育资源网络

2015-12-30 13:53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朝阳:构建四级校外教育资源网络

11月25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北京市教委委员王定东,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刘莉以及北京市校外教育督导组一行21人来到朝阳区,对朝阳区校外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督导现场

校外教育年均服务学生55万人次

“‘十二’五以来,朝阳区致力于构建‘政府统筹引领,社会全面参与,公共素质教育服务优质化,社会特长培训品牌化’的校外教育体系。”督导过程中,朝阳区副区长孙其军向督导组汇报了朝阳区校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朝阳区立足区情、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构建起统筹有序、资源丰富、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校外教育体系;形成了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龙头、6个教辅中心为支撑、476个社区教育学校为网点、广大社会资源单位为补充的四级校外教育资源网络,形成了四者之间互通联通、运行有序的资源运行机制,年均服务学生55万人次。

孙其军介绍,朝阳区从政府层面出台规范文件,明确了相关委办局及各街乡的职责,将各单位落实校外教育责任情况纳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责任”评价体系。建立了年度自评及督导考核评价制度,督导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项目,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对朝阳区校外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校外教育是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重要节点。

“校外教育拥有广阔的资源空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养成教育、价值观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更加重视并落实校外教育工作。”唐立军要求,要进一步落实好政府在校外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坚持公益性原则,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校外教育场所充足,功能完备,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教育格局。

区域经验

200余家校外活动场所服务青少年成长

奥林匹克教育基地里,学生可以零距离走近冠军、模拟裁判、登上领奖台;翱翔实践园里,学生可以体验跑酷、定向越野、宿营等前卫新颖的活动;在行知实践园里,学生可以了解农事的规律,参与特色农事活动……走进朝阳区校外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了不竭的支持。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发挥校外教育功能,体现校外教育价值,实现校外教育使命,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校外教育服务。目前,区域内共有专业校外教育机构9个,校外活动场所200余家,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人文特色类、劳动实践类及拓展体验类、游戏娱乐类等千余个教育实践活动项目,为青少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结合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朝阳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区域内高端商务、国际机构、外国领使馆、高新科技企业、国家科研院所等资源,按照构建起“以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龙头,多家地区教辅中心、数家青少年综合实践园区为骨干,数百家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为补充的四级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星罗棋布的活动站、服务体系的构建,极大扩充了校外服务的供给能力。

目前,朝阳区区级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达120多家,涉及体育、艺术、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遍布全区各地域,大大补充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场地、机构,为青少年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