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路小学
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非遗课程
除了那些为人熟知的科技类校本课程外,体育馆路小学近年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进了“纸塑蔬菜造型艺术”、“花市四艺”风筝、泥塑、面塑、毛猴、绳艺、剪纸等一批极具特色的非遗课程,并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其中,这些极富传统特色的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作为东城区唯一一所被北京市文化局挂牌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体育馆路小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并将多元智能理论与非遗课程巧妙融合,取得了明显效果。以风筝课堂为例,北京晨报记者看到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跟随老艺人们学做风筝。有的学生具有艺术特长喜欢绘画,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出色且极富空间感。学校依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区分并加以组织,让他们形成学习小组。喜爱绘画的学生负责画风筝;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制作风筝;风筝制作成功后,学校还组织运动智能强的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校长黄建荣介绍,“借助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在团队协作中取长补短。貌似简单的非遗课程,通过小组协作培养人际智能;通过制作风筝开发空间智能;通过放飞风筝形成肢体运作智能。”
据了解,体育馆路小学目前开设有人文学科、艺术、身心健康和科技四大类共20多门校本课程。“课程建设即教师建设,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特色。通过教材开发总结的经验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促进了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黄建荣表示。
安外三条小学
足球课玩儿出新花样
安外三条小学是北京市足球项目传统校、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学校的女子足球队连续五年获得全国足球冠军,校园足球连续三年获得东城区冠军,现役国家女足队员赵容就出自这所学校。
不过,校长程洪并不满足于只有运动队出彩儿,她理想中的足球课也不仅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踢上几脚”。借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安外三条小学充分利用“高参小”外脑智力支持,围绕校园足球特色建设,构建了自己的健康课程体系,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到校本课程,再到延伸课程,一律遵从着“健脑、健体、健心”三大准则,促进学生智力、身体、心理全面提升,实现体育、艺术、文化等多学科的完美结合。
一个小小的足球,被安外三条小学玩出了新花样:“足球场的奥秘”引导学生实地调查、查找资料,从了解学校的足球场,延伸到世界著名的足球场,感受球场里的科学知识。“足球战车”游戏,通过创编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足球团队游戏,引导学生在小组实践中训练思维,学会与同伴配合协作。“足球中的旋律”通过观赏图片了解足球的起源,欣赏曼联队歌、《世界球迷之歌》等,感受足球的魅力,体会足球文化与精神。“足球‘圆’来如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胆猜测、查阅资料及动手操作,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足球发展史的了解,感受足球的特点与魅力……足球与数学、足球与艺术、足球与音乐、足球与科技,多学科课程整合,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特色发展使孩子们收获了强健的体魄,学会了合作,具备了拼搏进取的精神,增添许多意想不到的人生经历。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开设四大系列校本课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分设四个系列,有必修和选修内容,分别为阅历课程、悦智课程、跃动课程、乐美课程。
阅历课程有四类,包括:培养品质类活动课程,引导学生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帮助学生将文明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感悟爱国主义情怀主题活动,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与传统的结合中逐渐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感悟校园节日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策划、参与各类校园节日,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的潜力,通过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热爱运动,逐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长为能够多角度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社会实践类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出去,真正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了解、参观、体验、调研、总结的过程中了解各个城市及城市背后的文化底蕴,了解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背后的故事,真正让自己的青春动起来、乐起来、广博起来、深刻起来,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充盈起来。
悦智课程中开设了如《科技创造五彩生活 实践伴我快乐成长》机器人科技讲座;《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机器人改变世界——仿生机器鱼原理介绍》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英语戏剧表演、春芽文学社、世界文化遗产在北京等。
跃动课程中由体育教研组制定了《转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把体育课堂还给学生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特色、季节特点、学校优势,制定了以体育赛事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广播体操、体育社团为基础,专业训练为补充的系列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