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北京的择校热大幅降温,就近入学时代悄然到来。能否让孩子们满意地在家门口上学,成为各区县教委要完成的一张试卷。
就近入学是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举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做到扩大优质资源,做大“蛋糕”,又要做到资源均衡配置,分好“蛋糕”。
丰台,一个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区域,又将如何做到呢?
教育集群的诞生
丰台每年的教育经费已经占到丰台各项支出的三分之一,却不到朝阳区教育投入的一半。丰台区教委主任张立新曾说过,丰台区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明显、优质资源总量不足且相对集中。曾经的丰台方庄,是北京市最早建立的社区之一。在每年的升学季,这里都要流失一批学生,他们会选择海淀、西城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读书。方庄的学生和家长对本区域的学校都没有自信。
这就是丰台教育的写照。丰台区教工委书记宋金钟在谈到教育均衡发展时说,均衡不能以牺牲优质为前提,老百姓既需要教育均衡也需要优质,那么如何来实现,在均衡的前提之下来保证教育的优质化,这就需要很好地去破解。在这种情况下,方庄地区的北京市十八中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首次合作办学尝试,为丰台区教委领导决策带来了灵感。
时间回到2009年之前。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位于方庄地区,是丰台区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管杰,现在是第一届方庄教育集群理事会执行会长。
“以前每年艺考前,校长办公室的门是关不上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十八中的校长,甚至是请求,请十八中的老师给孩子们补习文化课。”管杰说,这些孩子的专业课都很好,只是文化课会拖后腿。对一个家庭来说,培养一个艺术生不容易,临近高考,他们的急迫心理可想而知。
管杰很苦恼,为什么让家长和孩子急成这样?于是,他找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校长,探讨建立一种联系机制,互通有无。2009年暑假,两所学校联合办学,让十八中的孩子享受到我国音乐教育最高水平的教学,中央音乐学院的孩子享受到市级示范性高中的优质文化课教学。
他们的成功结合,丰台区教委的领导看在眼里。一个丰台教委所属的学校和一个教育部所属的学校可以联系起来,那么,丰台自己的学校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
于是,在丰台教委的支持下,教育集群实验被写入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且确立了“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机群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内容,也为方庄的实验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2011年,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涵盖方庄地区27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的方庄教育集群正式成立。一个“抱团取暖”、资源共享的初级区域教育共同体形成了。
集群,这个来源于经济学的概念,被应用在丰台教育领域,成为丰台教育改革的成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