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颂诗经】《诗经·出其东门》:穿行于热闹的修持(5)

2015-11-29 15:05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琴颂诗经】《诗经·出其东门》:穿行于热闹的修持

(四)红尘修行

前文我们所说的,都是美的形象、好的姻缘,因为诗人把他的爱人赞得那样美、把他的情感说得那样好,让读者听来,也浸染了深深感动。然而,这些话全是诗人的主观诉说,也就是,都是他当下的一厢情愿——而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中,在未来长远的考验之路上,他真能兑现他的承诺、真能不改他的初衷吗?

上天给人心中种下了爱的天使,也会悄悄埋下一个狡猾的魔鬼,那个魔鬼会在人阳光灿烂的时候躲进角落、隐忍不发,而当爱一旦出现松动,它就会冷不防跳出来,拉扯上时间、惰性、诱惑、世俗等等一切负面的攻击性武器,对抗心里的爱。人们想防备,却往往不堪一击,在心中魔鬼横扫一切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有时候,理想是强大的,而人力是渺小的;

有时候,向往是神圣的,而意志是卑弱的。

所以人是需要修炼的,需要向着人性的弱点挑战,需要向着可能的失败进发,需要在炼狱里成佛,需要在魔鬼的掌中逃脱。

而最难的是,那魔鬼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那炼狱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里。每个人心里,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有一处隐秘的心狱,囚着一个魔鬼,它能在我们最脆弱时,诱使人一念成魔。而我们必须与魔鬼作战、成仁成佛,必须在高尚的辛苦与堕落的快感间殊死交战—— 而这,就是人类进化的走向:努力消除天性中的野蛮与恶念,努力走向文明,走向光明。

于是我们注意到,《出其东门》中的男子说着“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说着他不受诱惑的坚定,——而当他站在美女如云的东门外,他的这些诉说其实并没有对象,他是喃喃念给自己听的。 这段心事剖白,等是一份自我表白书,更是一份自我宣誓书——在美艳撩人中,他对自己发誓:谁也不看,只爱一人。

而这种自我的提醒,未免不是一种危机意识的表现。或许,是他已经隐约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分,他已经看到了心里的魔鬼在蠢蠢欲动,他已经开始张皇不安、隐隐负疚。于是他再一遍对自己重申:不会变节、不会改志。

若诗中的情景果真如此,我们读者也不必对这位“最好的丈夫”感到失望。就算这位男主人公,在他努力坚守的婚姻之路上曾有过内心动摇的隐忧,我们也无需求全责备,相反还应该看到他的可贵,并向他学习。——因为,这就是他的修炼,尤其是在他对自己不放心时,以无上咒语般的爱情誓言,一遍遍压制心中就要出笼的魔鬼,安稳那颗晃动不安的心,重新召唤一时遗落的天使。

因此,其实这首诗,是一位男主人公说给自己听的誓言,这是一场他自我主动进行的修行,依靠定力,阻断干扰。让我们为他庆贺吧——在人生这条艰苦、漫长、考验无所不在而难赢易输的修行之路上,他勇敢地走下去了。

所以,不要惧怕心中魔鬼的偶尔冒头。魔鬼的存在,是提醒我们该去加强善、该去强化爱。

人生处处是修行,而真正的大修行,也一定是在人间完成的。那些避于山林、遁于世外、逃离红尘的修为方式,只是一定程度上戒断欲望的一种修持,而不是本质上的修行。正如“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当生命寄存在社会中,遇到了种种纷乱和逃不开、遭受了种种为难和不得已,要怎样去化解而不是无动于衷、怎样去适应而不是同流合污、怎样去担当而不是自命清高、怎样在热闹中存清净、怎样在大乱中求大静, 这才是最彻底的修为、最了断的参与、最热心的冷静。

在隐居中只能修心而度己在红尘中才能修行而度人。济世心才是慈悲心,修行人才是勇敢人。

如《出其东门》中那男子,预感到诱惑,便果断修行。也许他选择从游人众多、美女如云的东门而出是故意的,故意走进一场无形炼狱,经受一次有心的修行。走过之后,忽见前方缟衣綦巾、伊人玉立,等他在门前。

他,到家了。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曹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