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培训呈现三大趋势

2016-03-28 13:03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教师培训呈现三大趋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空前重要的地位,在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也开始逐渐被各方所认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教师培训也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群体分层培训、培训形式多元化发展、按需制定培训内容——如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的教师培训,精准定位教师需求,让教师觉得解渴、高效。

■培训对象

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有获得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辛勤地工作在教育一线,精心备课后仍会有一丝丝遗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常常束手无策。”这是一位怀柔区高中英语教师的困惑。

据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师训部教师杜连艳介绍,这样的困惑还存在于大量的青年老师中。怀柔地处远郊,优质资源有限,多年来虽然不断对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但老师们专业提升的障碍还不能化解,专业缺失的空洞还不能得到填补。

2015年3月,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师训部在北京教育学院绿色耕耘英语项目的支持下,开启了为怀柔区青年教师打开一条专业提升通道之旅。

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后不断优化,遵循“学习-实践-反思”螺旋式提升、线上线下互补并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思路,设计了包含集中面授、实践研修、课题研究、网络与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五大模块,共计360学时的培训课程最终敲定,培训对象也锁定在34名教龄在3至10年的怀柔区熟练期高中英语教师。

按照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师培训,已经成为北京市、各区县及学校的普遍做法。

生源增加、新建校规模扩大、青年教师比重加大……在推进通州区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的进程中,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成为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把教师培训作为突破口,针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所处的专业成长阶段,按需提供培训课程。”据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马耀国副院长介绍,为使新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通州区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利用优质资源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据介绍,通州区通过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到新建校引领新教师成长。双方签订帮教协议,确定师徒关系,通过读懂学生、把握课标、解读教材、课堂教学、反馈评价、反思札记等指标,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

与此同时,通州区还积极发挥本土培训资源的优势,将培养、造就优秀教育人才和提携、引领新教师成长结合起来。“我们要求区23个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和延伸培训对象每人带培一名新入职的教师,这也是对他们的考核内容之一,借此帮助、引领新教师进入角色,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马耀国说。

朝阳区教委则打破管理常规,按照干部教师的发展阶段和岗位类别,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进而形成了干部专业管理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主任专业研修培训、干部教师基本素养培训,打造了干部教师分岗位、分学科、分学段、分层次的终身学习发展体系,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遵循教师培训发展需求,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积极构建了教师培训的“大课程观”。朝阳分院院长曹士贤介绍,课程建设的整体格局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在研训一体模式下,课程的内容包含达标类、专题研修类、拓展类和高端类。其中达标类课程,具系统性、普适性,以自学研修、网上考核为主。专题研修类课程,具问题性、即时性,以任务驱动、短期研修为主。拓展类课程,具参与性、体验性,以动手操作、行动体验为主。高端类课程,具前沿性、深刻性,以课题驱动,实践反思为主。这样的课程格局适合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将问题导向与知识导向较好结合。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