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培训呈现三大趋势(3)

2016-03-28 13:03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教师培训呈现三大趋势

■关注农村

农村教师受益匪浅

城乡的差异也使得城乡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技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近年来,北京市教师培训向农村倾斜,为广大农村教师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向远郊区输送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已成为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学科素养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一批聚焦农村教师专业提升的项目不断推行。“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京郊教师“绿色耕耘”培训、远郊区县区域教育合作、“歆语工程——京郊英语教师培训”、“提升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较大力度的支持。

解决教师的实际困惑,增加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获得感,“拿来就用的培训”获得乡村教师的一致欢迎,培训满意率普遍高达90%以上。

“北京市中小学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在教师培训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创新。培训周期突破了以往的短期性模式,在长达一个学期的学习期内进行脱产式培训。“研修站”将教师学习地点设立在城区优质中小学的课堂内,乡村教师进入城区课堂观摩,接受导师“一对一”指导,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在提升乡村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及学校的发展,扩展了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教师深入农村学校,在教学一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持续开展“特级教师京郊行动计划”、市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深入郊区开展校本研修、进行教学指导,“手把手”帮助农村教师成长。记者调查发现,2014年新评选出的特级教师中有90名教师来自于郊区,经过培训的优秀乡村教师像种子洒落在京郊教育的土壤中,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专家声音

好的教师培训 调研要先行

袁立新(北京教育学院国培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教师培训而言“教师培训、调研先行”。要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需求调研是首当其冲且必不可少环节。通常做法是项目根据培训对象设计需求调研问卷,一是电话咨询,二是下发问卷调查表,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反馈汇总分析;三是借助专门问卷调查统计软件或者网络平台直接获取统计数据,得到培训项目需要的结果。因此问卷设计科学与否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提炼学员所关心和关注的教育教学中焦点和热点问题,解决他们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有助其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培训(方案)设计应聚焦培训主题,确立精准培训目标,明确培训任务,精心设计培训模块、培训课程与培训形式,整合资源,精选授课专家、主讲教师和实践基地,提供培训优质资源等。培训注重理念、知识更新、方法与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师德教育、身心健康及个人成长与社会情感等,因此,培训中团队破冰活动、团队建设、安全教育、文化体验及文娱联欢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师培训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好的培训方案设计,更要有严密科学组织实施和全方位人性化服务管理。对于项目实效性和满意度的考核与评估,本着全面、客观、公正原则,定性与定量分析,显性与隐形相结合。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